行業資訊

有色金屬及鋁工業「十二五」規劃: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

時間:2012 - 02 - 03 字號

  近日,工信部正式發布《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共分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現狀、發展環境、指導思想及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大專項及保障措施等六個章節,是國家加快有色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部署,是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針對鋁工業的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十一五」期間,鋁工業持續快速發展,在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備了向鋁工業強國轉變的產業基礎。

 

  「十二五」期間鋁工業的發展目標是: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以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全部淘汰落後電解鋁產能。單位產品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降低。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端鋁材品種和質量基本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需求。產業布局及組織結構得到優化,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再生鋁規模繼續擴大,赤泥、電解槽廢內襯等資源綜合利用、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等技術實現產業化。國際合作取得明顯進展。

 

  「十二五」期間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有,嚴格控制鋁冶鍊產能;大力發展精深加工;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規劃》提出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

  精深加工產品主要是指交通、建築、包裝、航空航天、电子、國防軍工等領域需要的質量、性能和技術含量及附加值高的產品,如表面質量、尺寸精度、板型及性能方面達到了較高標準的高精度鋁板帶箔,較高技術含量的異型材、複合材料以及特種性能的鋁合金等。目前我國此類產品大多依靠進口,產業政策明確提出鼓勵發展這類產品。

 

  從我國鋁工業產業結構看,是「兩頭弱、中間過」,原料缺乏,高檔加工材產品品種、質量、產量嚴重不足,使得我國是世界鋁工業大國但不是強國。原料缺乏的原因是由於資源不足及稟賦不佳以及電解鋁發展過快。但高檔深加工產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我國鋁加工工業自身技術、裝備研發實力不強,致使大量高檔鋁深加工產品需要進口,目前每年進口量均在40萬噸以上。儘管我國鋁加工工業近年來發展也很迅速,但如果不大力發展鋁加工工藝技術的研究,單靠引進國外先進裝備,生產的產品永遠達不到跨國鋁業公司的水平,即使在個別時期某個品種可能達到先進水平,但研發能力的不足無疑將限制我國鋁深加工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大力發展高檔鋁深加工產品,不能單靠引進國外設備增加產量,更重要的是強大鋁加工產品技術研發力量,积極開發和掌握高檔鋁深加工產品的工藝技術、工藝控制技術、高檔生產裝備,提高鋁加工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發展高、精、尖深加工產品,要求鋁工業必須走集約化道路,加大技術和新產品開發,既體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在由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式方式轉變,作為高耗能工業的鋁工業潛能較大。

 

  因此,「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是鋁工業的主要任務之一。

 

  「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的意義

  「十一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產業產品結構有所改善。通過引進技術及裝備消化吸收與再創新,鋁板帶箔、大型工業鋁型材、精密銅管箔、鈦棒、鎂壓鑄件等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初步滿足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對高精尖產品的需要。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整體還處在國際產業鏈分工的低端環節,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尚未形成,大多數企業實際上僅僅是有色金屬某一環節的生產者。礦山生產能力與下遊冶煉、加工能力比例失衡,並呈擴大趨勢,上下遊行業的結構失衡日趨嚴重。一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品還不能實現國產化,新合金開發方面基本是跟蹤仿製國外,航空航天用鋁厚板、集成電路用高純金屬等產品仍主要依靠進口。稀有金屬產品也是以初級產品、中低檔深加工產品為主,高端產品比重較小。如我國銦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液晶显示屏用銦靶材卻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同時,信息產業、新能源、新型裝備製造、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需要有色金屬工業提供重要支撐,在高精尖產品發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

 

  因此,在優化傳統產業結構的同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具有重大的意義。到2015年,實現有色金屬新材料產品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8%增加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