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長的高鐵線京廣高鐵於2012年末開通營運,從此北京和廣州之間的行程由原來的20多個小時減至不到8小時。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高鐵全程2298公里,共35個車站,貫穿石家莊、武漢、長沙等28個城市。2015年深港高鐵開通后,亦會與之連接,屆時市民就可乘坐高鐵往返北京和香港,實現「早上喝香港早茶,晚上吃北京烤鴨」的南北一日生活圈。
中國人口多、地域廣,但鐵路路網密度低,客運貨運需求量長期得不到滿足。京廣高鐵通車后,可以將華北、中部、珠三角等主要經濟區串連成線,形成一條鐵路經濟帶,促進沿線城市間的旅遊、購物、貿易的協同發展、乃至加快城鎮化進程。
作為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京廣高鐵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營運初期時速為每小時300公里,實現了「低耗能、輕量化、污物全程零排放」的運輸。動車採用流線型設計,以時速300公里運行時,人均百公里只消耗每小時3.64千瓦電力,相當於客運飛機的1/12、小轎車的1/8、大型客車的1/3,當中鋁型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輕」是鐵路高速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如今不論是京津城際高速列車,還是京滬高速鐵路都披上了鋁製外衣。高速列車對輕量化、車體材料的強度、密封性及抗腐蝕要求甚高,鋁合金車體絕對滿足了這些要求,這種新型列車與目前大多數傳統的普通旅客列車採用鋼鐵車身不同,其車身採用重量輕、強度高的鋁合金板材和型材焊接而成,使用壽命可達20年以上。使用輕巧靈便的鋁合金車身後,車身重量比傳統鋼鐵制客車減輕了一半,使新型動車組在運行過程中「身輕如燕」。
其實,高鐵車廂材料有八成以上來自於鋁擠壓型材,整個車體由型材、板材,鑄件與鍛件焊接而成。目前,高速列車的很多部件和車身都全部採用了鋁。在西歐,地鐵和城市列車每五輛機車車身中就有四輛是用鋁製造的,所以「鋁路」或許更加適合表達目前以至未來的鐵路運輸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