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環境壓力倒逼生產燃料新革命 工業企業尋找綠色生產突破口

時間:2013 - 05 - 08 字號

   資源和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然而,人類卻以巨大的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來了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整個20世紀,人類消耗了1420億噸石油、2650億噸煤、380億噸鐵、7.6億噸鋁、4.8億噸銅。我國目前僅有的資源已難以支撐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經濟增長模式,環保壓力不斷推動工業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手段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近年來,天然氣替代煤炭用於工業燃料、城市取暖、交通運輸等領域成為我國能源結構改善的亮點。

 

  煤炭消費控制是關鍵
  在PM2.5飆升壓力的倒逼下,天然氣無疑是高耗能企業生產燃料的新選擇。今年3月,我國環保部發布了《顆粒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能源利用是防治細顆粒物污染的重點領域,重申我國將實行煤炭總量控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政策。此外,我國將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區域實行能源無煤化,研究推廣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減少煤炭燃燒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研究表明,PM2.5主要來源於人為排放,有三大「元兇」,一是工業企業燃煤排放廢氣;二是建築或道路施工、城市揚塵;三是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其中煤炭消耗激增是PM2.5超標的最主要原因。然而,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所佔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副主任兼研究室主任俞燕山曾指出,能源結構調整不可迴避。本次行業新標準的出台將加快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實,燃煤電廠、鋼鐵行業以及水泥行業將成為重點監管對象。
 
  事實上,自2005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場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據聯合國和世界銀行預測,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為1500億美元,未來市場規模可達到2000億至2500億美元,進而超過國際石油交易規模。我國自2008年開始陸續推進碳交易市場發展,在完善的碳交易市場體系下,凡是沒有完成減排任務的製造業企業,需要向超額完成減排任務的企業購買碳排放指標。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並將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當中,促使耗煤大戶积極開發清潔能源,以實現污染排放的降低。
 
  PM2.5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惡化的問題,其對我國的能源消費也敲響了警鐘,加速煤炭退出歷史舞台。如今,天然氣已是世界公認的清潔能源,與煤炭相比,燃燒熱值高,燃燒物無污染,使用安全便捷,不僅能夠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還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2000年以來,我國天然氣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天然氣消費量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3年,我國天然氣預計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2.2%。伴隨着天然氣戰略地位的提高,我國一次能源消耗比重有望改觀。
 
  技術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
  一直以來,在工業生產和消費環節,我國都行進在粗放的軌跡中,隨着社會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對可循環發展的不斷認知,眾多工業企業開始走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之路。
 
  筆者調查時發現,工業鋁型材行業积極響應政府節能減排號召,加強設備與工藝改造,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同步進行,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
 
  據了解,鋁是地球上含量非常豐富的金屬元素,其蘊藏量在金屬中居第二位。不過,直至19世紀末,鋁才嶄露頭角,成為在工業領域具有競爭力的金屬且風靡全球。其實,與上游的電解鋁行業不同的是,工業鋁型材屬於低碳環保的產業,水電消耗量極低,以全球第二大工業鋁型材研發製造商中國忠旺為例,水電消耗成本占其整個生產成本的比重不到2%。
 
  一直以來,中國忠旺不斷探索綠色經濟的發展模式,並用實際行動打造出一條從生產到應用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工業鋁型材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經過鋁錠溶鑄、模具開發、鋁棒擠壓等多個步驟。作為工業鋁型材關鍵原材料的鋁棒,尤其是高性能合金成分的鋁棒對於產品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鋁棒的生產需要經過熔化、提純、除雜、除氣、除渣與鑄造過程,是工業鋁型材生產能源消耗量最大的環節。然而,工業鋁型材行業大多採用燃油的方式生產鋁棒,由於受到市場價格、環境保護和生產安全等多種因素影響,亟待採用更優質的工業燃料天然氣替代原有的石油氣,因為液化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相比,具有價格低廉、燃燒穩定、廢氣排放少、安全性能高等優點,是熔煉鋁棒的理想燃料。
 
  由於工業鋁型材行業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一些中小企業受困於資金限制,工藝和裝備落後、資源利用率低,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護,致使部分企業仍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問題,要徹底淘汰這些落後產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時日。
 
  在工業鋁型材行業,鋁棒熔鑄過程中所使用的熔鋁爐的能耗幾乎佔據了整個工業鋁型材加工能耗的40%~50%,對熔鋁爐等設備進行技術改造與創新,是節約能源、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有效措施。由液化天然氣代替液化石油氣,對熔鋁爐進行升級,是中國忠旺重要的技術改造項目。2011年3月,採用液化天然氣供熱方式首次在中國忠旺工業型材熔鑄車間熔煉鋁合金鑄棒生產過程中應用,同年5月,中國忠旺新建的液化天然氣站正式投入使用,為工業型材熔鑄車間熔鋁爐全面改造升級為天然氣供氣系統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2年,中國忠旺已成功實現由天然氣代替高能耗,高污染的煤炭作為生產燃料,並在生產廠區內安裝世界先進的多點式氣體檢測設備,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專家指出,凡是能夠減少污染、降低對自然資源損耗的技術、產品和服務,都可稱之為清潔技術。這種技術能夠使企業在更低的成本下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可以極大地幫助企業減少或消除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其對資源的利用率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有效利用資源實現開源節流
  近年來,我國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工業實力不斷增強。工信部和中國社科院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显示,中國製造業產值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今年3月5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確認,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報告同時指出,「我國製造業規模躍居全球首位,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4%,成為國民經濟重要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就在今年兩會前夕,德勤全球製造業組織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13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显示,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在當前及未來五年均位居榜首。
 
  雖然我國享有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但未走出資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的生產路線,面對資源緊缺和環境惡化的嚴峻挑戰,我國政府對工業企業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與行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已成為工業企業的艱巨任務。
 
  中國忠旺通過自身行動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實現綠色生產,其重點建設的「東氣西輸」能源技改項目在近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東氣西輸」一期項目已實現向工業型材熔鑄車間輸送天然氣,隨後中國忠旺又進行項目延伸工程,即通過「東氣西輸」工程燃氣主管線向西再延伸,實現廠區鍋爐房「改煤為氣」以滿足供熱供氣需求。「東氣西輸」工程的實施對中國忠旺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節能減排,改善環境質量起到积極作用。而這種通過使用清潔能源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的模式,能夠有效緩解工業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壓力。
 
  今年,中國忠旺熔鑄廠切棒車間均質爐「油改氣」工程順利完工,經過改良的均質爐的加熱材料由柴油轉變為天然氣,在生產過程中的能量利用率高、環保性能優良。眾所周知,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質,燃燒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少於其他化石燃料,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危害較小,因而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促進鋁加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專家指出,面對資源短缺困境,工業企業必須開源節流,從而在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同時,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通過採取新技術應用、新能源開發、廢物再利用、資源再造等措施,實現開源的目標;另一方面,通過採取降低能耗、提高生產效率、優化利用資源等手段,實現節流目標。
 
  工業節水將獲得政策支持
  工業企業對水資源的有效管理也是實現綠色生產的重要途徑。筆者獲悉,工信部今年上半年將編製出台《國家鼓勵的重大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消息人士透露,該目錄將作為引導工業節水技術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指導文件,工信部到本月底前將完成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工業節水新技術設備的申報工作。而未來出台的目錄將鋼鐵、紡織、造紙和食品發酵等四大行業作為新技術設備重點推廣領域。分析認為,工信部以技術推廣為切入點撬動工業節水,加之水利部加碼用水定額標準形成倒逼效應,未來有望推動工業節水進入產業化發展快軌。
 
  儘管「十一五」以來,我國工業用水效率得到不斷提升,但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仍不足6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25%。工業廢水排放量佔全國總量40%以上,仍有8%左右的廢水未達標排放。而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是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良策,不論是中水回用,還是分質供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工業用水的緊張狀況。
 
  筆者了解到,中國忠旺對生產用水和循環用水的有效管理則可為工業鋁型材行業提供借鑒。中國忠旺的生產用水主要使用在鋁棒鑄造、鋁型材擠壓淬火等環節,中國忠旺按相應生產標準對不同水質進行選擇,並建立了企業生活水循環系統,濁水循環系統和清水循環系統。中國忠旺的生產用水採用自建水循環處理系統,做到地下水汲取量與自然循環平衡。據估計,我國工業生產中約有70%~80%的用水為冷卻水,實現冷卻水的循環利用是工業循環水系統的重要工作。中國忠旺還將生產熱能進行回收,在生產工業鋁型材的過程中,需要用水對鋁棒進行冷卻,通過節能系統將熱水引入暖氣中,用於辦公區供暖,從而節省了大量的燃料消耗。
 
  專家指出,我國工業企業要實現做強的夢想,必須從節省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入手。今年「兩會」期間,針對工業企業的提案和建議比往年明顯增多,很多代表委員表示,下大力氣實現工業企業的綠色生產已迫在眉睫。由於我國工業經濟體量十分龐大,是我國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領域,因此對於工業企業而言,實現綠色增長,不僅是應盡的社會責任,更是發展的有力保障。